法拍房最大的來源是銀行和非銀金融機構的不良債權抵押物,尤其是開發(fā)商及購房者的必要抵押物,那么,
此外,民間借貸***、司法沒收也會產生法拍房。比如,上述發(fā)布8.4折房源的聯系人告訴本報記者,他其實是小貸公司的,因有開發(fā)商無力償還抵押貸款,公司便訴至法院,查封了該開發(fā)商抵押的房產。
在司法拍賣過程中,通常會出現3個價格:評估價、保留價和起拍價。評估價就是評估機構出具的價格;保留價就是拍賣價格的底線,如果競買人的最高應價沒有達到保留價,該應價不發(fā)生效力,也就是流拍了。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民事執(zhí)行中拍賣、變賣財產的規(guī)定》,拍賣保留價由人民法院參照評估價確定,人民法院確定的保留價,靠前次拍賣時,不得低于評估價或者市價的80%;如果出現流拍,再行拍賣時,可以酌情降低保留價,但每次降低的數額不得超過前次保留價的20%。
換句話說,評估價為100萬元的房子,保留價最低為80萬元,如果流拍,每進行一次重新拍賣,最高可以再降價20%,如果誰有幸在第二次拍賣時以保留價購買,那么最終的成交價可能只有64萬元。當然,為了避免流拍,委托人通常會將保留價作為起拍價。
更低的價格使得法拍房開始受到熱捧。浙商資產管理研究院跟蹤的網絡法拍數據顯示,2016年3月,全國網絡司法拍賣一共拍賣涉訴房產9367處,環(huán)比增長28.1%。當月涉訴房產網絡司法拍賣的成交額為67.8億元,是2月成交額的2.1倍。
針對銀行拍賣房子能買嗎這個問題,事實上,關于資格的問題一直困擾著網絡司法拍賣,但在第二屆“網絡司法拍賣研討會”上,最高法執(zhí)行局執(zhí)行督導室主任何東寧透露,網絡司法拍賣相關司法解釋的起草工作已近尾聲。這意味著,網絡司法拍賣的主體資格即將得到法律的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