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違約是指違反合同債務的行為,亦稱為合同債務不履行。那么合同違約責任條款怎么寫呢?請閱讀下面的內容了解。
一、合同違約責任條款怎么寫
內容包括:1、違約責任承擔方式。2、違約責任條款約定。3、損害賠償的范圍。4、違約金。
二、違約責任種類
1、全部違約
完全不履行,指當事人根本未履行任何合同義務的違約情形。
2、預期違約
1)預期拒絕履行:指合同有效成立后到合同約定的履行期屆至前,一方當事人以言辭或行為向另一方當事人表示其將不按約定履行合同義務。
2)預期不能履行:指在合同履行期屆至前,有情況表明或一方當事人根據客觀事實發(fā)現另一方當事人屆時不能履行合同義務。
3、遲延履行
指在合同履行期限屆滿而未履行債務,包括債務人遲延履行和債權人遲延履行。
債務人遲延履行是指合同履行期限屆滿,或在合同未定履行期限時,在債權人指定的合理期限屆滿,債務人能履行債務而未履行。
根據《民法典》(起施行)規(guī)定,債務人遲延履行的,應承擔遲延履行的違約責任,承擔對遲延后因不可抗力造成的損害的賠償責任。
4、不適當履行
指雖有履行但履行質量不符合合同約定或法律規(guī)定的違約情形。
5、其它違約行為
三、如何區(qū)分違約責任與其它民事責任
1、締約過失責任與違約責任
1)產生的前提不同
締約過失責任是基于合同不成立、合同無效、合同被撤銷而產生的民事責任,違反的是合同前義務,是法定義務。
而違約責任是以合同有效成立而產生的民事責任,違反的是合同義務,是約定義務。
2)歸責原則不同
締約過失責任以行為人的主觀過錯為要件,實行過錯責任原則。
違約責任,不以行為人的主觀過錯為條件,實行嚴格責任原則。
3)責任方式不同
締約過失責任只有賠償損失一種,而違約責任有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強制履行等方式。
4)賠償損失的范圍不同
締約過失責任的賠償范圍是信賴利益的損失,而違約責任賠償范圍是履行利益的損失。
2、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
1)產生的前提不同
違約責任是基于合同而產生的違反合同的責任;而侵權責任是基于行為人沒有履行法律上規(guī)定的或認可的應盡的義務而產生的責任。
2)歸責原則不同
違約責任奉行嚴格責任原則即無過錯責任原則;而侵權責任以過錯責任原則為主,只有在法律有明文規(guī)定的情況才可以實行無過錯責任原則或公平原則。
3)免責條件不同
在違約責任中,除了有法定的免責事由以外,還可以在合同中約定免責事由;而在侵權責任中,其免責事由只能是法定的。
4)責任形式不同
違約金、定金等責任形式只能適用于違約責任;而停止侵害、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等只能適用于侵權責任。
5)賠償范圍不同
違約責任是一種財產責任,因而主要是財產損失的賠償;而侵權責任不僅包括財產損失的賠償,還包括精神損害的賠償。
三、合同違約責任的承擔
1、民法典第577條規(guī)定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xù)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2、違約責任有三種基本形式
即繼續(xù)履行、采取補救措施和賠償損失。
3、除此之外
違約責任還有其它形式,如違約金和定金責任。
4、繼續(xù)履行
指合同義務沒有履行或履行不符合約定的,守約方可以要求違約方按照合同約定繼續(xù)履行,直至達到合同目的。
此種情況多適用于標的物是特定的必須履行的、不得替代履行的情況,比如委托加工特定的半成品、特種型號或規(guī)格的元器件。
5、采取補救措施
指履行債務的標的物品質不符合合同約定的條件,在不需繼續(xù)履行而只需采取適當補救措施時,即可達到合同目的或守約方認為滿意的目的。
比如交付的產品質量不符合約定的,受損害方根據標的的性質以及損失的大小,可以合理選擇要求對方承擔修理、更換、重做、退貨、減少價款或報酬等違約責任。
6、違約金
指合同各方在合同中約定的一方或各方違約時,違約方要支付給守約方一定數額的貨幣,以彌補守約方損失同時兼有懲罰違約行為作用的違約責任方式。
承擔違約責任后,是否還要繼續(xù)履行或采取補救措施,可由合同各方協商確定。
當事人就遲延履行約定違約金的,違約方支付違約金后,還應當履行債務。
7、賠償金
指合同各方在合同中約定的,一方因違約給對方造成實際損害的,按實際損害數額給予賠償的責任承擔方式。
當事人在履行義務或采取補救措施后,對方還有其它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仍然有疑問,可以咨詢客服為您做更進一步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