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兩個實驗我們錯得越離譜,越覺得自己是對的。社會心理學家史丹利設計了一個實驗,結果連他也難以置信。受試者被告知,另一個房間有人答題,若答錯了由他們按下20伏特的懲罰開關
我們錯得越離譜,越覺得自己是對的。
社會心理學家史丹利設計了一個實驗,結果連他也難以置信。
受試者被告知,另一個房間有人答題,若答錯了由他們按下20伏特的懲罰開關。
他們一開始不同意,實驗人員讓他們體驗了20V的電流,只是小小的懲罰,大部分受試者同意繼續(xù)實驗。
答題者大部分情況下都是錯誤的,在引導之下,受試者接連按下30V、50V,最后甚至有人按下了450V的危險電壓(家用插座電壓是220V)。
第二個例子,關于考試作弊。
實驗對象是六年級生,社會心理學家賈德森詢問了每位同學對于作弊的看法。
接著,進行了一場很有難度的考試,不作弊根本沒有辦法及格。結果一半的學生及格,也就是作弊者。
考試完第二天再次詢問同學們對于作弊的看法。結果發(fā)現(xiàn)作弊的學生,對于作弊的態(tài)度更加寬容,而堅守道德的學生,對于作弊的態(tài)度更加嚴厲。
兩個實驗都是現(xiàn)實生活的寫照,說明了我們,經常一錯再錯。
受試者試了20V的電流,覺得沒問題,那30V應該也問題不大,50V呢?30V沒問題,50V也可以試試。不斷自我辯解,自圓其說,受試者一步步走向深淵。
孩子們在考試之前,處于金字塔頂端,還沒往下走??梢坏┧髁吮祝淖晕艺J知必須與行為匹配,從而改變對作弊的看法。再往前走一步,他就很難回頭了。
中國自古有一句老話: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梢?,改正錯誤,是一件多么困難的事情。
最大的難度在于,行為與心理相互影響。犯錯的人必須找理由,自我辯解,否則他的良心太過不安,沒人想做這樣的人。
難過的是,一次犯錯之后,改變了他的想法,再次犯起錯來也順理成章了。
小澤認為,一錯再錯的原因是,我們受到已發(fā)生的事實影響,因為過去不好,因此現(xiàn)在不得好,未來更不可能好。
已發(fā)生無法挽回的事實,在經濟學上,屬于沉沒成本,沉沒成本不是成本。
薛兆豐在《薛兆豐經濟學講義》中將“成本”定義為“放棄了的最大代價”,是向前看,不是向后看,沉沒成本不需要我們放棄任何東西,因而不是成本。
有了這一點認識,再次面對生活中的困境,我們會有不同的選擇。
生活中常遇到這樣的問題,我們可以做出不同的選擇:
A. 運行一年的項目持續(xù)虧損,要不要裁掉?
答:項目不對立即裁掉,不管運行了多久,投了多少錢。如果不及時撤退,只會虧得更多。雖然會有一批員工失業(yè),可是殘酷的市場競爭,不是我能左右的。
B.持有的股票腰斬,要不要拋掉?
答:不管被套了多少,立即止損,現(xiàn)實證明了這是一場失敗的投資,如果不改變錯誤,只會虧得更多。
C.跟戀人在一起兩年了,感覺Ta不愛我了,要不要分手?
答:果斷分手,該分就得分。分手是因為這段感情是錯誤的,無論我們在一起多久。
D.大學學了四年會計,畢業(yè)了想當歌手,行不行?
答:當然可以,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無論我學過什么,花了多少時間和金錢,只要不是我想做的,我就不做。
每天我們都受到過去的羈絆,無論好壞,阻礙我們成為理想的自己。每天清醒之后,對自己說一句,清零,從頭再來,你會活得更加輕松。
《天南致投資伙伴書》之五十有講:個成功的投資者應該具有比上市公司CEO更長遠的眼光,喧囂時需冷靜,絕望時需勇氣,低迷時需忍耐,視漲跌如無物,聞毀譽于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