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貸款合法嗎?近兩年來校園網貸***和詐騙案例越來越多,由此產生的一系列安全隱患也逐漸增加,那么,校園貸款合法嗎?
其一,因為相關部門對校園消費金融態(tài)度不明確,又缺乏必要的監(jiān)管。在沒有具體規(guī)定的情況下,類似打著金融創(chuàng)新等名號的“校園貸”甚至***變得沒有阻礙。泥沙俱下,許多“校園貸”平臺對相關產品的風控不足,在發(fā)放貸款時不需要“面簽”,不需要提供擔保人的書面保證,不控制貸款用途,不采取風險管理等措施,學生只需簡單上傳相關身份信息即可。很多“校園貸”還人為設置陷阱,用“滯納金”、“服務費”等字眼掩飾其高利息的本質,引誘大學生落入***陷阱。
其二,大學生是個特殊群體,從法律上講,他們基本都已經成年,可以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然而從家庭和社會的角度來看,他們依然是“孩子”:他們沒有自己的經濟來源,缺乏基本的金融風險意識,缺少自制力……除了年齡上的區(qū)別,一個大一的學生和一個高三的學生幾乎沒有多大不同。那么讓這樣一群沒有經濟能力、缺乏自制力的“孩子”擁有無抵押、無門檻,又缺乏審核條件的貸款渠道,本身就是一件極具風險的事情。
于是,大多數被報道無力還款的大學生,借錢的用途甚至是賭球、網游、高額消費,偶爾看到一個***虧錢的,都顯得是“正當用途”了。原本應該成為助學、創(chuàng)業(yè)的用途“校園貸”,完全變了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