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利息簡單來說就是資金的時間報酬,即我們將一筆錢存至銀行,銀行支付給我們一定數(shù)額的報酬,亦或是我們向銀行貸款,銀行向我們收取一定數(shù)額的報酬。銀行利息的計算主要依賴于本金、時間和利率,計息方法主要分為單利計息法和復(fù)利計息法。
(1)單利計息法
單利計息法也是最簡單的計息方法,只要知道本金、利率和時間這三個因素,簡單相乘,就可以得到最后的利息。計算公式為:利息=本金×利率×?xí)r間;
例:將30萬元存入銀行,期限為5年,年利率為6%,計息周期為一年。那么,到期后可以獲得的利息為:300000×6%×5=90000元。
(2)復(fù)利計息法
復(fù)利計息法也俗稱利滾利法,是指用本金和前期累計利息總額之和變成新的本金再進行計息。即除最初的本金要計算利息外,每一計息周期的利息都要并入本金,再產(chǎn)生利息。復(fù)利計算公式為:利息=P×
其中:P為本金,i為年利率,n為復(fù)利次數(shù),t為時間(單位為年);
“^”為運算方式,2^3=2×2×2=8。
例:將30萬元存入銀行,期限為5年,年利率為6%,計息周期為一年。那么,到期后可以獲得的利息為:
300000×[(1+6%)^5-1]=101467.67元。
注意:若計息周期為半年,上例中n的取值就為2,nt的值就為10,其他計息周期可進行類比。
相比之下,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復(fù)利法計算出的利息會高于單利法計算出的利息;對于復(fù)利計息法,計息周期越短,最后的利息也會越多。
總之,在實際生活中,兩種計息方式都被廣泛運用,兩者沒有優(yōu)劣之分,只是運用的場景有所不同。單利法適用于銀行定期存款等產(chǎn)品,而復(fù)利法適用于股票、基金等產(chǎn)品,以及信用卡最低還款后的日息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