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撞人其實就是交通事故,在這種情況下,受傷者可以向保險公司進行索賠。也就是車撞人理賠的問題,向保險公司理賠肯定是有一定流程的,那么這個車撞人理賠流程是怎樣的?小編將在下文中為您解答。
一、車撞人理賠流程是怎樣的
(一)報案
當您駕車發(fā)生交通事故后,一定要立即向事故發(fā)生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報案,同時在48小時內通知保險人,否則保險公司可以拒賠。車輛發(fā)生交通事故后,投保人應盡快向保險公司報案,可以電話報案,也可直接去報案。
(二)勘驗
保險公司應主動到事故現場進行勘驗,對事故車輛進行定損。交通**到達事故現場后,要先搶救傷者,然后對事故現場進行勘驗檢查。對未逃逸的交通事故,而且不需要檢驗鑒定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在10日內做出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對需要檢驗鑒定的,應當在5日內進行檢驗鑒定,然后做出認定書。
(三)**理賠手續(xù)
投保人到保險公司**理賠手續(xù),應攜帶行駛證,保險合同以事故責任認定書等相關證件。保險公司應在48小時內對車輛進行定損,投保人在車輛沒有定損之前不能修理車輛。保險公司應該出具車輛定損清單,明確更換配件,修復車輛的費用和工時。
(四)簽字
投保人如對上述清單無爭議即簽字生效,作為保險公司理賠的依據。如果有爭議則可以拒絕簽字。在投保人對定損清單沒有爭議的情況下,投保人可以修復車輛,并按以下程序進行理賠。
1. 投保人將修理廠的**,明細清單,定損單,行駛證,保險合同交給保險公司。
2. 與保險公司達成協議之后,保險公司應在十日內支付保險賠償金。如保險公司認為投保人提供的材料不完整,應在兩個月內按可鑒定的最低額先行賠付。
3. 領取理賠通知單,領取保險金。
4. 如果保險公司在兩個月內拒絕出個理賠通知單,并在兩個月內不予賠償,投保人也可以向保險公司所在地或車輛注冊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5. 保險公司在收到投保人的有關保險事故的證據材料后,應當向投保人出具證據清單并簽字蓋章。
6. 保險公司出具拒絕理賠通知書。
7. 投保人可以向保險公司所在地或車輛注冊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二、開車撞傷人賠償要注意什么
(一)選定仲裁卻***
通常,投保人發(fā)生車險理賠***會選擇法院***,然而,有些投保人與保險人在簽訂合同時已選擇仲裁方式解決***。依照法律規(guī)定,此種情形下投保人只能申請仲裁裁決,人民法院不應受理。
(二)未賠償三者即追償
依照《保險法》規(guī)定,責任保險的被保險人給第三者造成損害,被保險人未向該第三者賠償的,保險人不得向被保險人賠償保險金。實踐中,交通事故發(fā)生后,事故中第三者通常會提起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訴訟,除保險公司在交強險范圍內承擔責任外,剩余部分將由被保險人予以賠付。判決生效后,被保險人由于對保險法律規(guī)定缺乏了解,在未對第三者進行賠付的前提下,便***保險公司要求在商業(yè)保險范圍予以賠付。此種情況,即便投保人有和解意向,愿意放棄部分訴訟請求,保險公司也不愿讓步,最終由于違反法律規(guī)定,導致投保人敗訴。
(三)忽視危險通知
依照《保險法》規(guī)定,保險期間保險標的的危險程度顯著增加的,被保險人未履行通知義務,保險人不承擔賠償保險金的責任。實踐中,投保人時常忽視該規(guī)定,認為只要存在真實的交通事故,保險公司就應當予以理賠。以車險***為例,部分被保險人擅自改變投保車輛使用性質,將非營運車輛作為營運車輛使用,以期獲得額外收入。在由此發(fā)生事故要求理賠時,保險公司均會以改變車輛使用性質,導致危險程度增加為由,拒絕予以賠付。
(四)不及時報險
保險公司在商業(yè)保險中大多規(guī)定,交通事故發(fā)生后,被保險人或其允許的駕駛人在未依法采取措施的情況下駕駛被保險機動車或者遺棄被保險機動車逃離事故現場,保險公司不負賠償責任。實踐中,除故意逃避處罰情況外,在部分單方事故中,由于事故未傷及第三者,加之事發(fā)地點偏僻或事發(fā)時間在深夜,車輛駕駛人在未及時報案的情況下便擅自駛離事故現場,最終導致事故發(fā)生的原因及性質無法核定,造成被保險人訴求無法獲得法院支持。
(五)忽視舉證義務
除法律規(guī)定的舉證責任倒置情形外,車險理賠也應“誰主張,誰舉證”。但是,一些投保人往往將其單方聲明或保險公司理賠人員的口頭承諾作為證據,該類證據由于是投保人單方提供,保險公司大都不予認可,無法被法院采納。另外,一些投保人或被保險人往往認為保險公司處于強勢地位,一些舉證責任或鑒定申請應當由保險公司承擔而非自己提出,最終因投保人自身舉證不能,導致敗訴。
上文中詳細為大家介紹了車撞人后理賠的具體流程,同時,小編還為大家?guī)砹私煌ㄊ鹿世碣r時的一些注意事項,希望能夠幫助你解決相關問題。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知識,可以通過網站咨詢這方面的律師,客服會幫助您解決相關問題,維護你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