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消費者,我們建議大家理性看待這一事件。保險公司推不推多功能險,到底花多少力氣去營銷這一產(chǎn)品,對消費者而言其實關系并不大。比如,此番大部分大中型保險公司可能削減多功能險的投入與營銷成本,甚至收縮多功能險產(chǎn)品線,但消費者并不能因此就自動放棄多功能險這一品種。當然更不要因為營銷人員前來推銷說即將停售,就盲目沖動購買。
作為多功能壽險,該產(chǎn)品其實是有自己獨特優(yōu)勢的。傳統(tǒng)保險產(chǎn)品,比較死板,保額固定;而且長期型保險大多是均衡費率,年輕時候繳費壓力較大。
多功能險就非常靈活,它的保額可根據(jù)投保者不同人生階段的保障需求,進行靈活安排與調(diào)整,比如單身的時候身故、意外等保額設計地低一些,有了家庭或孩子以后家庭責任重大,保額可以根據(jù)需求調(diào)高,50歲以后子女成才了保額又可以降下來。
多功能險的保障成本支出,采用的是自然費率形式。二三十歲的年輕人投保,費率低;四五十歲以后,費率高了,但因為保額降下來了,所以保費支出也會降下來不少。
大部分公司的多功能險還提供附加搭配各類疾病、健康、意外等附加純保障險種。這些產(chǎn)品作為附加險,其費率自然比作為主險單獨投保要劃算的多。
所以,投保者實際上是可以利用多功能險設計出平常所說的終身壽險、定期壽險、終身重疾險、定期重疾險、少兒險、養(yǎng)老險等各種保障方案。換個角度來看,既可以用多功能方案設計出純消費型的組合,也可以設計出具備儲蓄功能的組合,而且設計起來非常靈活和方便。主動權掌握在客戶手里,因為保費的繳納、保額的安排等都是可由投保方掌控的。
還有一點比較容易存在認識誤區(qū)。很多人以為,分紅險的費用率較低,多功能險收取的費用率較高,其實這是誤解。
其實,分紅險賬戶收取的各種費用也是相當驚人的,只是因為客戶只看到一個綜合費率(也就是每年需要繳納的保費額),所以不知道其中到底收取了那些具體的運營、管理、精算、營銷等細分費用。
而多功能險的各項收費則是公開的,通過初始費率、保障成本、管理費用、保單維護費、退保費(提前支取費)等等小項目,投保者可以一目了然。
其實,只要投保者看看分紅險產(chǎn)品的現(xiàn)金價值表,就可以發(fā)現(xiàn),如果在投保后的前五年退保,能拿回的保費也是被大打折扣的。
只是,作為相對復雜的產(chǎn)品(組合),大多數(shù)營銷人員在銷售過程中,難以向客戶解釋清楚各種的奧妙。或者有些銷售員為了盡快達成業(yè)績,反而傾向于向客戶推薦最簡便的一個固定投保形式。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導致大部分保險消費者以為,多功能險主要是側(cè)重于***的一個保險品種,如果希望得到純保障,不可以選擇該類產(chǎn)品。這樣的理解是不正確、不全面的。
總之,無論多功能險冷或熱,還是分紅險更熱或更冷,一切都是市場中的起起伏伏,消費者到底選擇哪幾款產(chǎn)品投保,主要還是在知己知彼的基礎上,再結(jié)合家庭財務狀況、人員結(jié)構(gòu)等因素綜合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