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白最近打算寫個黃豆三部曲(大豆、豆油、豆粕),方便來我這里做交易的朋友們對期貨有更深的了解,尤其是對研報看啥有個基本的認識,別每次發(fā)了研報就嫌棄字兒太多數據太雜懶得看,哼
老白最近打算寫個黃豆三部曲(大豆、豆油、豆粕),方便來我這里做交易的朋友們對期貨有更深的了解,尤其是對研報看啥有個基本的認識,別每次發(fā)了研報就嫌棄字兒太多數據太雜懶得看,哼,我們的研究員搞這些數據也是鞠躬盡瘁的好嗎!
老白寫的時候就覺得這基本面需要參考的因素還真挺雜,不好寫,也不好成體系,所以不求大家都能真去挨個分析,只要留個印象就行,別的可以不看,敲小黑板的時候麻煩后面睡覺的同學醒一醒,打王者的先別timi了,實戰(zhàn)中這都是重點題,學渣就看最后的小灶以求低空飛過,沒啥說的,開整。
大豆可以分為轉基因大豆和非轉基因大豆,全球大豆產量的90%以上都是轉基因大豆,像美國巴西阿根廷種的基本上都是轉基因的。
大豆期貨分為豆一和豆二,這兩個分析方法不一樣,需要特別注意。
豆一,是非轉基因大豆,定價權在中國,作用是食用,行情主要看國內的生產,下面分析的部分我們只看中國。
豆二,是轉基因大豆,定價權在美國國際市場,作用是榨油,行情主要是跟著美豆走,偶有背離變數在巴西豆,下面分析的部分要看國際大豆供應、航運、豆油豆粕等。
國際:
世界大豆主要生產國包括美國、巴西、阿根廷,其中美國和巴西大豆的種植、生長和收割對世界價格產生重大影響。
【老白一敲小黑板:美豆是主出口國之一,重點是掌握著全球大豆定價權,這一點即使在巴西大豆大量出口我國的情況下也無法繞過,所以我們要密切關注美國CBOT大豆期貨價格?!?/p>
在CBOT市場,美國農業(yè)部、貿易商、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基金和農戶在大豆定價體系中環(huán)環(huán)相扣,由期尋現,我們需要看這些部門發(fā)布的數據和預期:包括美國大豆種植情況、美豆庫存 [?具體可以看USDA作物播種面積和季度谷物庫存報告] 、中美貿易政策 [?非常重要] 、甚至美國天氣 [?也蠻重要的,干旱早早埋下伏筆,或者一場臺風帶走所有,之前收獲預期再高也不好使,而且天氣對應了大部分市場情緒的炒作] 、巴西和美國在出口競爭,所以要同時參考 美豆 和 巴西豆 的出口情況。
全球大豆以南北半球分為兩個收獲期,南美(巴西、阿根廷)大豆的收獲期是每年的3-5月,而地處北半球的美國、中國的大豆收獲期是9-10月份。
【老白二敲小黑板:因此,每隔6個月,大豆都有集中供應。因為收獲期的不同,上半年4-6月我國的大豆需求主要是巴西在供應,這段時間國內豆二價格可能就不跟美豆走,隨著下半年轉向美豆供應期,豆二開始和美豆走勢高度相關】
國內:
而我國是非轉基因大豆的主產國,產地主要分布在東北地區(qū)。做豆一除了了解主產量以外,建議詳細了解交割細則,每年新舊豆交割換庫、國儲大豆收購、農民的惜售及種植情緒對多空影響較大。
國內大豆,東北、內蒙古種春播大豆,3-4月下種,作為主產區(qū)單田種植,一年一季;黃淮海地區(qū)種植夏播大豆,六月份小麥收了再種,無論春播夏播,中國的大豆收獲期都是9-10月份。
我國是全球大豆的主要需求國,在全球進口份額中占比達65%以上,其他需求地區(qū)分布在歐盟、日本和東南亞國家。
【老白三敲小黑板:去海關數據看大豆進出口情況,懶得看研報里都有】
大豆消費主要分為兩種:作為食品和作為油料作物。
食品方面,做豆制品,占我國大豆消費的10%左右,主要使用的是國產的非轉基因大豆,對應的期貨品種是豆一,豆一的需求較難統(tǒng)計,如果一定要比較的話看供銷地的價差可以大致判斷;
油料作物,大豆榨油,榨后產生植物油和豆粕,豆粕當飼料用來養(yǎng)豬和喂雞,每噸大豆大概能制出0.18噸油和0.8噸豆粕。(具體的榨利和費用會在豆粕篇細說)榨油大豆主要依賴于轉基因大豆,對應的期貨品種是豆二。
豆一之所以比豆二價格高,就是因為它產量少且在食用上有不可替代性。
替代品影響不大,豆二勉強看看菜籽,其他不用瞅,后續(xù)產品關聯(lián)性很大,畢竟壓榨才是重點的。
【老白四敲小黑板:所以這時候我們要注意啥呢?豆粕的期貨價格、豆粕的現貨需求,豆粕的需求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豆二的需求。
啥影響豆粕的需求呢?看大豆的油廠開機率、生豬、肉雞、禽蛋養(yǎng)殖的盈虧,重點是生豬存出欄量和養(yǎng)豬的預期】
市場情緒,每年主要炒作市場情緒的就是圍繞 收割季節(jié)降水 和 生長季節(jié)干旱 這兩個問題,尤其美豆。
運輸方面,我國80%以上的大豆都是進口豆,從美洲進口大豆在國內壓榨,所以國際船運價格將直接影響國內黃大豆的價格變化,相對應的原油價格和運力緊張程度對豆價也會產生一些影響,不大。豆一的話不涉及海運,就瞟一眼地區(qū)運力的緊張程度,一般影響也不大。
常見問題,美豆對豆一有沒有影響呢?也有點兒,畢竟都是豆,美豆和豆一有一定的價差區(qū)間,對豆一價格起到一定的支撐和提振的作用。
1、大豆需求看中國,豆二供給看美國和巴西,豆二定價看美國CBOT,CBOT美豆價格看美國大豆生長情況,美國大豆生長情況看美國農業(yè)部的數據更新和美國天氣預報。
2、大豆進出口很重要,買方關注中國、東南亞,政策隨時局在變化。
3、豆一豆二要分開,豆一國內生產供求緊,豆二美豆油粕聯(lián)動多。
4、豆二跟著美豆走,上半年貌合神離,下半年如膠似漆,為啥,因為上半年有巴西。
篩篩選選下來,如果看的越少越好,那就看 [天氣及種植預期]、[CBOT美豆]、[下游養(yǎng)殖需求]、[政策]。。。至于替代、航運,影響不大,可以選擇性不瞅。(戰(zhàn)術性狗頭.jpg)